原创散文|开斋节,想念法黛布尔的你
开斋节,想念法黛布尔的你
文/焉知君
成为一个穆斯林,像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安排,正如犹太裔穆斯林阿萨德在其著作《通往麦加之路》里写的“伊斯兰就像深夜悄悄溜入我房间的强人抓住了我,当然,不像强人那样,伊斯兰对我大有裨益。” 而来到巴基斯坦,作为穆斯林终于有机会对这一宗教文化全面感知。有时候,我想起最后落脚于巴基斯坦并成为其驻联合国大使的阿萨德当年一定曾在新城伊斯兰堡度过炎夏,曾在树木成荫的大道散步,并结交过像我结交的这样可爱的巴基斯坦人。 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又到穆斯林的开斋节。
今年开斋节我拒绝了巴基斯坦朋友们的邀请,想在伊斯兰堡感受节日气氛,然而不幸地是我们住的区域,邻居们几乎倾巢而走,回到老家去“过年”了。我们清晨早早起床,随车去伊斯兰堡地标——费萨尔清真寺参加开斋节的聚礼,节日里的费萨尔大寺格外精神饱满,我的心随着人群的喜悦而飞扬。等到男士们礼完拜回到家里的时候,我才感觉到节日里孤独的惆怅是必须用团聚来冲淡的,我开始想念在我巴基斯坦好友胡麦若家过开斋节的情景,想念我的巴基斯坦姐妹,我的巴基斯坦“巴巴将”和“妈妈将”(爸爸和妈妈的意思)。
胡麦若家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一个偏远小镇,名字很美,叫做“法黛布尔”,意思是沙漠之城。我们在斋月的夜晚来到了她家,长途客车沿着夹杂着城市的荒漠蜿蜒曲折地行走了十几个小时,正逢节日前夕,即便走夜路还是偶有堵塞,到达时我已经精疲力尽,然而好奇的我在没有月光的黑夜里依然清晰地记得她家那颗高耸的枣椰树。喝了胡麦若的妹妹递过来的巴基斯坦特有的酸奶饮料“来昔(Lassi)”,困倦的我倒头就睡。没睡多久,就被胡麦若叫醒了,她说已经确定“见月”消息,明天是开斋节,今晚他们家人将彻夜不眠,做新衣服,美发,在手和胳膊上用海娜粉画上美美的巴基斯坦传统的“曼函迪”,做开斋节用来待客的美食等等,可是有的忙啊。胡麦若的姐妹很多,她们强烈要求我选一块布料,“妈妈将”要连夜给我做一套巴基斯坦传统服饰,包括柯米子(上衣),沙瓦(裤子)以及杜巴达(纱巾)。因为在巴基斯坦开斋节的每个女孩子都要穿新衣服,开开心心地走亲访友。礼完早拜之后,我跟着胡麦若姐妹一起打扫卫生,做美食,巴基斯坦人待客方式很隆重,作为中国人的我们被待为上宾,和胡麦若的父母一起吃饭,其他人则等着我们吃完了才开始用餐。香喷喷的鸡肉米饭,囊饼,以及好喝的自制酸奶,自制饮料,正餐过后是甜品。嘴里胃里充满了暖暖的甜蜜。早上七八点的光景,胡麦若的几个姐妹和我一起走上大街,不同的是她们用纱巾遮面,而我这个中国穆斯林则露着脸被大街上的人新奇的望着,这是个几乎没有外国人来过的小镇。我们去女清真寺礼拜,路上与人们相互道着“尔德穆巴拉克”和“罕穆巴拉克”遗憾地是我们错过了会礼的时间,然后就打道回府了。胡麦若家的房子算是这个镇子上顶好的,两层的小楼,楼前的花园里开满了玫瑰,除了房后的那颗高耸的枣椰树,院子里还有情调地种植着不知名的几类树木,微风起处,树影婆娑,香气袭人。我赤着脚站在这里,穿着昨夜“妈妈将”赶制的巴服,给在遥远的中国的我的母亲打电话问候开斋节。妈妈说:“太高兴有一个巴基斯坦家庭如女儿一般地照顾你,我心里充满了感激”。那个瞬间,时间就像定格在了一种永久的记忆,我心里满满地都是感动。
今日的开斋节,在房子里百无聊赖的我,十分想念“法黛布尔”的胡麦若以及她家那些可爱的人们。正想打电话过去问候,手机先响了起来,是胡麦若她们:“尔德穆巴拉克,你在伊斯兰堡还好吗?”“罕穆巴拉克,我十分想念你!”
作者简介:焉知君 出生在山东的回族姑娘,现跟随丈夫在巴基斯坦生活和工作,业余时间文学创作。经授权【回回人】发表,严禁其他平台转发,谢谢合作。
延伸阅读